液晶儀表,顧名思義,就是在液晶屏上顯示儀表的信息。其實,現在市面上的車型基本都會在傳統的轉速表和時速表之間放上一塊顯示屏。
這塊屏經歷了從無到有,再經過黑白的斷碼屏、單色的點陣屏到彩色的液晶屏的發展。與此同時,屏的尺寸也在不斷地擴大。而當它“霸占”了整個儀表盤時,就可以稱之為全液晶儀表了。
不得不說,全液晶儀表確實是個提升車輛科技感的“豪華配置”,比如,東風雪鐵龍C6的12.3寸全液晶儀表,不僅大,還能可以切換不同的顯示主題,會玩兒!
相比指針式儀表有什么優勢?
而傳統的指針儀表存在反應慢、精度低和顯示方式單一的缺點,所以已經不能勝任汽車電動和智能化的要求。
二是在傳統汽車上,全液晶儀表可以給用戶帶來了完全不同的體驗:它不僅可以選擇傳統布局的儀表樣式,也可以把導航、油耗等信息突出顯示,甚至可以根據車型、動力模式等作出適配和變化。而這些都是以往指針儀表不可比擬的。
為什么沒有普及?
雖然液晶技術相對而言比較成熟了,但是,在汽車上這不僅僅是安裝一個液晶顯示器那么簡單。
其實,液晶儀表沒有得到全面的普及,成本并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在于技術難度,因為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化工程。
試想一下,我們要在一個屏幕上呈現多少信息:車速、發動機轉速、里程、冷卻水溫度、電池電壓、燃油液、雷達影像、汽車運行狀況、出現錯誤或者故障時的提醒駕駛者以及現在流行的的夜視、駕駛輔助的顯示等等。
而這些信息的采集,液晶儀表與傳感器的配合,顯示儀表的精度調節等,都需要對處理系統的硬件以及軟件之間的匹配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而這也是需要車廠一項一項攻克的。